「毁掉壹个年轻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教他尊重那些和他想法相同的人,而非想法不同的人。」──尼采许多人对尼采这句话,著眼于「同与不同」,但我以为尼采更偏重的是在讲「尊重」。所谓的学习,始于尊重那些和我们想法不" />

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教育的意义,喙头海豚真的不是让孩子乖巧就好

更新日期:2021-08-25 07:32:17  来源:www.lifang521.com

导读">「毁掉壹个年轻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教他尊重那些和他想法相同的人,而非想法不同的人。」──尼采许多人对尼采这句话,著眼于「同与不同」,但我以为尼采更偏重的是在讲「尊重」。所谓的学习,始于尊重那些和我们想法不...

">


「毁掉壹个年轻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教他尊重那些和他想法相同的人,而非想法不同的人。」

──尼采


许多人对尼采这句话,著眼于「同与不同」,但我以为尼采更偏重的是在讲「尊重」。所谓的学习,始于尊重那些和我们想法不同的人。


反之,我想壹个社会,或者世代之间能够不断进步,不只是壹代比壹代好,同时也是上壹代与下壹代之间愿意彼此交流,互相学习。


就像哲学的精神,每个哲学家都是壹定程度上的怀疑主义者,所以才会不断去质疑那些人们以为永恒不变的常识。


还记得两年前我爸爸有了第壹支智慧型手机,问我怎么用。


而当我需要生活好的建言,我需要跟我爸爸请益。


智慧是公正的,不属于任何壹个人,但任何壹个人都能亲近它。



岔开这个话题,我想到这两年火热的知识经济,确实网络使得教育变得更容易,但鱼目混珠的现象也很频繁。


可是比知识经济影响更大的,是知识焦虑。


焦虑使得许多钱花在买课程上,通过得到课程的感受,降低自己的焦虑。就像买了书,收到书之后,心底像是读了,实际上却壹直没有打开来看。


教育的意义,如果没有壹代比壹代好,这个教育恐怕很有问题。


这个「好」,包括让这个世界,这个社会越来越好。比如打造更健全的医疗、更卫生的环境、治安更好的小区、更有公德心的社会……


如果只是希望自己的小孩好,而无法真正去改变这个社会。我们的小孩将持续活在我们身处的焦虑中,我们只是提前的帮他们挡子弹,直到我们自己倒下。



方才,上海徐汇区,壹所小学外面,壹位大人无情的刺杀了两个小孩。去年贵州壹间幼儿园前面,有位男子点燃炸药,死伤无数。


有点讽刺的是,我看见某些教育媒体谴责了上海刚刚发生的暴行。


他们发文谴责之余,我也经常看见他们制造焦虑,用几百万几百万的数字,告诉家长养小孩要掏空多少家底,并试图指导家长们听他们的意见养育小孩。


买房几百万,养小孩几百万,要是有的家长还想寻老路给小孩准备首付,又是几百万。前两天央行降准,民众的口袋又要薄壹些。


这些压力,消磨人们对生活的乐趣与向往。


结婚本来应该是快乐的事,买房成家也应该是快乐的事。现在却搞成什么样子?



我想起社会学家赫绪曼(AlbertHirschman)曾说过壹个故事。


他在哈佛大学任教的时候,观察到波士顿有处隧道。


隧道狭窄,经常塞车。当大家壹起堵在那里不能动,大家都能静静等待。可是壹旦有某个车道的车缓缓移动,旁边车道上的驾驶就会愤怒起来,喇叭声此起彼落。


通过许多类似的观察,赫绪曼发现,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原因,并不只是因为简单的贫穷或资源匮乏,而是「失望」。


「当壹个人失望,往往就会引起愤慨。」这壹点成了赫绪曼探讨社会问题的其中壹个论点。


这点愤慨之火,失望之情,是组成焦虑的成份,弥漫在我们生活的空气中。


这些压力,制造出来的焦虑,是否都是让人变得癫狂的来源?



当我们教育小孩,我们希望他们都听我们的?这或许会让我们轻松许多,但就像读书考试、工作晋升。


回想壹下,有多少让自己过分轻松的机会,最后都让我们事后后悔?


所以我们爱小孩,在外面严厉的要自己去赚钱,养育小孩。我们耗尽了我们的心力,以及我们的好脾气。使得我们在家变成老虎,和小孩之间产生冲突,制造隔阂。


而小孩按照我们的期望奋力读书,即使内心根本不知道为何而战。


结果双方都很累,于是双方都管不住自己的情绪,在彼此眼里变得更加讨厌。


悲哀的是,其实双方都希望对方好,都为对方忍受了各种打击。


你说我们该怎么办?即使我们想要换个环境,即使我们想要不焦虑,但这个环境谁能逃出去?


就像塞在车阵里,大家都不能动的时候,反倒没人抱怨。


看见有人通过不择手段,倒是从车阵中逃了出去,自己却还困在原地,就会激发心理的愤慨,愤慨催生了暴力。


也许有人移民了?或是选择到壹个世外桃源生活?但那终归是少数人,是别的车道上的车。



所以教育的意义,从来不是培养出乖巧的小孩,我们确实需要小孩有那个眼界,有那个改变社会的企图。


就像有的父母老说:「只要小孩别让我操心就好了。」


如果我们真心希望我们的小孩过上好的生活。


我们能够培育出的下壹代,得让他们有那个意愿,以及能力让世界变得更好、更安全、更便利、更超前。就像改善那个该死的隧道,让它别再那么容易塞车。


毕竟我们永远不可能不去操心小孩,只要这个世界还是危机肆伏,还是有那么多焦虑与不安,还是搞个装修、买个东西都得学壹套知识,以免受骗上当……否则无论谁来到这个世上,都得受苦。


最后,或许人生就像赫绪曼提出的「可能论」(possibilism):


无论解决社会问题的可能性多低,资源多有限,工具多简陋,我们依然要努力找出解决方案。


如果壹代壹代让生活环境更好,让下壹代让我们这壹代,甚至上壹代佩服他们,让我们必须好好跟这些年轻人学习。


你想,这是多大的福气。



阅读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