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导读壹杯咖啡melzhou上周,在朋友圈看到了壹篇令人悲伤的文章,主角是马天宇。虽然他长了壹张“少爷脸”,却身世坎坷。按文中所说,他有壹个负债的“酒鬼爸爸”,伍岁的那年中秋节,妈妈让马天宇去买了壹种药;壹觉醒来壹摸,...
壹杯咖啡
melzhou
上周,在朋友圈看到了壹篇令人悲伤的文章,主角是马天宇。虽然他长了壹张“少爷脸”,却身世坎坷。
按文中所说,他有壹个负债的“酒鬼爸爸”,伍岁的那年中秋节,妈妈让马天宇去买了壹种药;壹觉醒来壹摸,妈妈身体都凉掉了……
作为壹位陆岁男娃的母亲,看到这里被戳中了泪点,几乎不忍心看下去。
然而流着泪看完全文,却又感觉内心暖暖的。
母亲早逝,从小挑起了生活的重担,袁弘评价说:“他受的苦,不是我们这壹代人小时候会吃过的苦。”
虽然比他还大几岁,但我的童年也没吃过这样的苦,我想我永远也无法想象和体会这到底是什么滋味。但是我听说过,听我的来访者诉说过。
我们学校有很多农民工随迁子女,这些95后、00后,有的家庭条件并不好,女小孩普遍在家需要帮忙操持家务、照顾弟弟妹妹,甚至有些男小孩也不受父母待见。
曾有壹位男生,在咨询室向我倾诉了整整两小时,远远超过了咨询时间的设置,但是我实在不忍心打断他。
被父亲辱骂、没有任何通讯设备、没有私人时间、个人空间,连打工收入都要全部上缴(他还未成年),即使这样也得不到父亲的赞许,父亲眼中只有他的弟弟,而母亲也无力保护他。
得不到家庭的庇佑,只有在学校的时间才能感受到壹些温暖,然而因为不能在上海参加中考,成绩也壹般,父亲觉得读书“不划算”,不让他上学了。
虽然学校也做了努力,但是最终做决定的还是监护人,于是他还是辍学了。
失去了老师、同学的支持,他渐渐变得更沉默了,在打工的地方和同事发生摩擦,有了壹些过激行为。因此唯壹还和他偶尔联系的壹位朋友(心理社团成员)和老师,推荐他过来咨询。
于是便有了那两小时的咨询。
我努力地和他壹起寻找他身上的资源和支持系统,最后他最信赖的,还是他的这位朋友。而这位朋友也很乐于帮助他走过这段艰难的日子,寻找生活的转机。
这是我第壹次了解到“祸害”型的父母,开始认识到并非所有的父母都爱子女这个残酷的现实。
知乎有个主题,“童年缺爱,长大后会怎样”,有壹篇回答提到了答主在国外参与的壹个研究证明,童年缺爱会造成脑损伤。
我们都知道脑损伤是不可逆的,似乎童年缺爱了,人生就注定是个悲剧了?
然而,谁的童年是完美的呢?
就像马天宇,虽然没有父母的关爱,但至少有爷爷。所以虽然童年不幸,他却依然具有这样暖暖的性格。
退壹步说,即使缺爱造成了脑损伤,也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希望啊。研究证明,“谈话治疗,甚至可以产生新的神经元细胞。”
所以,也许我们无法修复损伤,但我们还可以开辟新的道路。
即使是豆瓣的“父母皆祸害”小组,其理念也是:“反对不是目的,而是壹种积极手段,为的是个人向社会化进壹步发展,达到自身素质的完善。”
说实话,我认为没有父母是完美的,因此没有壹个人的童年是完美的,就算被祸害了童年,我们也不必付出壹生去报复他们。
况且,那些看上去童年不“缺爱”的人,人生又有多顺遂呢?
1986年出生的马天宇,今年刚满30岁,他的人生不太年轻,年轻得不具有说服力;又还没有太老,以至于老的功成名就没有发展的可能性。请允许我借用他的成长故事来说壹个被祸害的少年,如何长大的故事。
这或许也是壹代人的长大的故事。
他有着简单的幸福,愿意在人生的低处,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不好高骛远。
他从农村到城市的愿望很单纯,最满意的职业是厨师。
(下图是剧照)
他说:用两百,存肆百,回家盖房子娶媳妇。
有着苦中作乐的心境,能在黑暗中看到生活的明亮
他说自己当服务员的时候有喜欢的女孩,写了情书给人家。想着自己没户口,结婚上妹子家,那自己就是北京人了。
不因为自己受到的不幸,过于埋怨家人,反倒是在自我奋斗取得壹定成功后,也能反过来照料家人
出道十年,马天宇的收入柒成都给家里。
自己小时候没享受过,现在想照顾全家人。
不会随便“抱怨”。没有壹些年轻人身上源源不断散发的对社会、对他人、对家庭的怨恨。
好友李易峰表示,“我觉得他都没有烦心事”“很少抱怨”。
懂得体谅他人。
邓家佳说马天宇会特别注意不在言行之间伤害到别人,“还蛮暖的”。
他情绪失控的时候,也是因为家人没有出现……(看到这里真的有的心酸)
(参加花样姐姐节目,马天宇痛哭不止:你们家人出现的时候我好难受)
在那篇网文的结尾,作者写道:
困顿可能会把人逼向极端和仇恨,但也有马天宇这样的人,把痛苦全部化解掉,反而释放更多善良。
从心理学上来说,当壹个人面临挫折的时候,会有壹些方式来保护自己,这叫心理防御机制。
不幸的童年,有的人会选择逃避现实,像鸵鸟壹样,这叫做“否认”;
有的人长大后会采用滥用药物、自伤等行为,这是“付诸行动”,或称为“发泄”。
美剧《犯罪心理》中有很多犯下种种恶行的罪犯,然而了解到他们的人生经历后,却又不由心生同情——剧中的连环杀手,几乎都有壹个家暴、受虐、受欺负的童年。作为心理从业者,我理解,这些极端的行为,也是壹种特殊的心理防御机制,用来处理令人不堪回首的童年。
如果听起来有些费解,你可以看看如下的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暂不可考)
而有壹种心理防御机制叫做为“升华”。
指的是这个人将对生活挫折的不满、怨愤转化为有益世人的行动。
升华壹词是弗洛伊德最早使用的,他认为将壹些本能的行动如饥饿、性欲或攻击的内驱力转移到壹些自己或社会所接纳的范围时,就是“升华”。
我相信,每个苦难童年的经历者,或多或少都有过想要报复的念头,报复生下他们但没有好好抚养的父母,报复没有善待他们的社会,甚至报复没有投对胎的自己……
从心理层面,我无比理解和同理他们的选择。但是,也看到有些人,放下了执着的报复的念头,选择用另壹种方式来处理这段苦难对自己的影响,就是“升华”。马天宇的成长经历了太多的苦难,他完全有理由选择其他的防御机制,但是他最终选择了“升华”,壹如上面的这些呈现。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要适度利用心理防御机制,在保护自身的同时也不致过度使用而给自身造成不利或伤害。心理防御机制往往能达到减轻心理压力、保护心情安宁等作用。但这种防御机制也有局限性,如果壹味使用防御机制,哪怕是“升华”,而不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也只是在逃避面对而已。当然,这个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无论如何,没有被温柔对待的我们,也是可以选择温暖这个世界的。正如马天宇那样。
——theend——
(本文旨在通过公开的人物资料来说明问题,并不代表本平台对明星人物偏好的立场,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