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家庭教育 > 情绪调节 > 正文
导读 最近,朋友小林向我抱怨。去年受疫情的影响,她的两个儿子被关在家里好多天,正读幼儿园的两个小男孩旺盛的精力无处发泄,每天把家里搞得一片狼藉。 除了要打扫卫生,小林还要...
最近,朋友小林向我抱怨。去年受疫情的影响,她的两个儿子被关在家里好多天,正读幼儿园的两个小男孩旺盛的精力无处发泄,每天把家里搞得一片狼藉。
除了要打扫卫生,小林还要辅导他们的作业。小家伙要么坐不住,要么记不牢,要么写不好,小林总是忍不住冲他们发火。虽然小林很清楚有时候并不是孩子的错,但她实在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
有一次,她正在上厕所,她的小儿子直接推开门进来说要尿尿。小林顿时火冒三丈,冲着儿子吼道:“妈妈给你说过多少次了,上厕所之前一定要先敲门,如果里面有人,一定要等一等,你怎么就记不住呢?”
小家伙一下子被妈妈的脸色和语调吓傻了,“哇”地一声哭了起来,裤子也被尿湿了。看到尿裤子的儿子,小林也被吓到了,她非常后悔自己的失控行为,她担心自己的行为会给儿子带来心理阴影。
她说自己一天到晚都没有好心情,对孩子没有耐心,对老公也充满抱怨,对前途一片迷茫。她不知道自己怎么改变现状,她只知道,再这样下去,她自己就要疯了。
小林的遭遇不是个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免不了要经历各种困难和挫折。求学、工作、育儿、人际关系等这些大小事情时时刻刻都在考验着我们,如果我们不能采取合理的方式积极应对,就会很容易陷入消极情绪的泥潭,难以自拔。
在心理学中,调整情绪的方法有很多。根据心理学家埃利斯的理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这就是著名的情绪ABC理论。
在ABC理论模式中, A是指诱发性事件; 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也就是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在我们通常的观念中,人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了C。 ABC理论则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和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这就可以解释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比如我们正走在路上,迎面碰到了一个熟人。我们发现那个熟人一脸的不开心,也不跟我们打招呼就直接走过去了。
我们可能会这么想:他怎么看上去好像不太开心,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难道是工作不顺利?然后我们该干嘛干嘛,除了有些疑惑,并不会有太多的想法。
我们也可能会这么想:他怎么对我摆出一副臭脸,难道我最近得罪他了?是不是我之前说的一句玩笑话他当真了?这可怎么办呢……这个人也太小气了……我以后也不理他了……
很显然,面对同一件事情,由于我们的解释不同,我们的情绪体验和行为也极为不同。
所以,当我们在遭遇不顺心的事情时,先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和评价,多看到事情的积极面。一旦我们养成了积极的思维模式,不仅可以从挫折中受益,避免负面情绪的困扰,还能收获更多好心情。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文章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