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黄帝内经治失眠(黄帝内经失眠)

更新日期:2021-10-23 20:05:13  来源:www.lifang521.com

导读《伤寒论》历经近两千年的历史,岁月并没有碾压经方的光辉,反而使经方历久弥新。这些方剂就像大浪淘沙过后剩下的金子,是医圣留给我们的瑰宝,我们要将其发扬光大。面对此次世界广泛流行的疫情,经方再放光芒,在战疫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关于中医在战疫中的作用,很多文章都已做了详细论述,今天我们论述一下一个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名方——半夏泻心汤。在《伤寒论》中设有专篇论述“...

《伤寒论》历经近两千年的历史,岁月并没有碾压经方的光辉,反而使经方历久弥新。这些方剂就像大浪淘沙过后剩下的金子,是医圣留给我们的瑰宝,我们要将其发扬光大。面对此次世界广泛流行的疫情,经方再放光芒,在战疫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关于中医在战疫中的作用,很多文章都已做了详细论述,今天我们论述一下一个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名方——半夏泻心汤。

在《伤寒论》中设有专篇论述“痞”证,痞为心下(即胃脘部)胀满不适,但按之柔软,仲景所谓“但满而不痛者”,针对痞证仲景设有多个方剂治疗,但是以泻心汤为主,并与其他原因导致的心下痞做了鉴别诊断。

初学《伤寒论》之时,还为单列“心下痞”一章而困惑,“心下痞”放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全篇重点讨论“心下痞”,仔细分析原因,可能与当时疾病谱有关。医圣张仲景所生活的东汉末年,军阀连年混战,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没有良好的环境维持耕种,粮食的生产就成了当时急需解决的问题,就连当时的军队都因为没有粮食吃而解散。因为饥荒和逃难,百姓饥一顿、饱一顿,无规律的饮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消化功能,患脾胃疾病的人数就多。仲景身为大医,心怜百姓,自然会为重点介绍消化系统的疾病。

黄帝内经治失眠

半夏泻心汤的一般认识

在《金匮要略》中记载了半夏泻心汤的主要症状: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呕吐、腹泻、肠鸣音亢进、胃胀,无论如何这些都是消化系统疾病最长出现的症状,仲景明显是将半夏泻心汤归为治疗消化系统的方剂。历代医家的实践,也多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半夏泻心汤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如果仅仅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则限制了经方的使用,中医治病注重内部的病机,而半夏泻心汤的病机历来被认为是上寒下热、寒热错杂,寒热邪气结在胃中形成典型的症状“心下痞”。当然上寒下热也会导致失眠,将半夏泻心汤作为治疗失眠的方剂,亦在情理之中。

黄帝内经治失眠

痰浊与失眠的关系

半夏泻心汤治疗失眠可以先从半夏讲起,古人认为半夏能调和人体阴阳,使阳气入阴。半夏最早被运用于治疗失眠症的记载见于《内经》,有半夏秫米汤。在《灵枢·邪客》篇中提出了失眠症的病机,并应用半夏秫米汤治疗,使之成为最早记载治疗失眠证的方剂。

《黄帝内经》载“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关于如何治疗,书中亦有记载“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这就是《黄帝内经》中记载的十三个方剂之一。

黄帝内经治失眠

《内经》之后,历代医家也常常以半夏作为调和阴阳治疗失眠的药物。《肘后备急方》中以半夏配秫米、茯苓同用,治大病愈后,虚烦不得眠。《小品方》中流水汤,以半夏配茯苓、粳米,治疗虚烦不得眠。最有名的还是温胆汤,治疗胆郁痰扰,引起的惊悸失眠。

半夏是一味化痰药物,能治疗痰浊引起的多种疾病。在半夏泻心汤中则取半夏消痞散结、止呕之功。脾脏掌管人体津液运化,如果脾功能失常,津液便化为痰浊,使人体阳气不能回归阴分,即《黄帝内经》所载的阳不入阴。半夏祛痰之力尤胜,打通津液通道,使阳气不至于被阻隔,因此能回归阴分,便可以入眠。

黄帝内经治失眠

心火与睡眠的关系

黄芩、黄连都是极苦的中药,不仅苦而且寒凉,苦入心,寒凉能清热,黄芩、黄连可以治疗心火炽盛,心火旺就会影响人的睡眠,如同精神亢奋则不能顺利睡眠,心火就是精神亢奋的动因。《金匮要略》有泻心汤一方,治疗“心气不足,吐血、衄血”,后世认为这句话传抄错误,《千金方》则校正为“心气不定”,为何会“心气不定”,则是因为心火干扰了心神,火邪妄动血分,是血液加速运行,冲破血管,导致各种出血。

此外《伤寒论》中有黄连阿胶汤一方,治疗“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不得卧者,即难以入眠,难以入眠的原因是心中烦,为什么会心中烦呢?根据黄连阿胶汤的药物组成来看,是因为心火旺盛,因为药物组成之中有黄连、黄芩。同时亦有阴虚不足的表现,因为方中还有鸡子黄、阿胶、芍药三味药。

黄芩、黄连清妄动之心火,心火一平,心神得安,睡眠自然转佳。

黄帝内经治失眠

脾胃与睡眠的关系

脾胃位于腹腔中部,两者以膜相连,《黄帝内经》载“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脾胃能消化进入人体的水与食物,并将精华的部分吸收,供人体利用。将消化后的残渣——糟粕,废水从前窍排出,食物残渣从后窍排出。

消化得来的精华物质,滋养人体各个器官。正所谓脾位中央,以灌四旁。气血的生成与脾胃关系密切,气血能滋养心神,心神得不到气血的滋养,便不能入于阴分,自然也会失眠。后世有归脾汤一方,治疗气血亏虚导致的失眠。

黄帝内经治失眠

半夏泻心汤与归脾汤中均有甘草、人参、大枣,功能健脾益气,而归脾汤用生姜配合大枣调和营卫,滋养气血。而半夏泻心汤用干姜温养中焦,以治中焦虚寒不足。中焦虚寒不能运化者非干姜莫属,非寒者则以黄芪、白术补益。

脾胃虚寒不能运化水液,水液凝聚生痰,痰浊阻塞气血运行的道路,阳气逐渐旺盛,化生心火,侵扰心神,多种原因共同导致失眠的产生。而半夏泻心汤则针对如此众多的病机,逐个击破,最终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半夏泻心汤本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而设,但是《黄帝内经》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胃不和则卧不安”,失眠不仅仅与心脏关系密切,同样五脏六腑的不通、不畅,都可以引起失眠,临床治疗失眠如果死守养心安神这一条路,不仅失去了中医的思维,更难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阅读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