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忽视学习的根本问题,是目前家庭教育的重大失误
孩子学有所成,是每个父母最大的心愿!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学习赢家。
可现实是中小学生厌学问题严重。每10个孩子中就有4个孩子厌学,厌学症已经成了中小学生中传播速度最快的传染病。
对孩子的学习,不能说父母不重视,不能说父母不关心,可“为什么对孩子学习,家长没少重视,没少费劲,却没有效果呢?”
其中关键的原因在于:孩子的学习,父母没急在点子上!孩子的学习,父母也没帮在点子上!也就是说家长没有抓住孩子学习的根本问题——调动孩子内在的学习意愿。
那么,如何激发孩子内心的学习意愿呢?这需要家长能把孩子带入学习的第三种状态。
二、进入学习的第三种状态,孩子就会乐学
孩子学习有三种不同的状态,孩子在不同的状态下,会有不同的学习结果。如果学习让孩子痛苦,他肯定会逃避学习;如果学习让孩子乏味,他肯定会应付学习;如果学习让孩子快乐,有“赢”的感觉,他就会爱上学习!这个快乐的学习状态,就是第三种学习状态。那么,该如何带领孩子进入学习的第三种状态呢?有四个方法:
1、打开兴趣之门,让孩子爱上学习
爱因斯坦曾被人们誉为天才,可他却说:“这个世界,没有天才,只有兴趣!”
兴趣为什么如此重要,因为孩子的兴趣在哪里,他的优势和天赋就在哪里。发挥他的优势,他更容易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取得成功。如果阻止了孩子的兴趣,他就失去了发展的可能。因此,发现并呵护孩子的兴趣是父母的天职。
其实,很多家长面对孩子学习时的重要问题就是“没有兴趣”,家长们也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可是,遗憾的是,家长却没有把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请进门,家长这种做法像一个人守着百万财富,却仍然到处乞讨一样。
当然,还有不少家长常常困惑的问题是,孩子对学习已没了兴趣,到底该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呢?重点就是,抓住兴趣的本质:好玩!知识如果能够变的好玩可玩有趣,就一定能激起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让孩子主动学习的首要动力!兴趣能让孩子爱上学习!
2、打开好奇之门,让孩子学会学习
首先,好奇心表明了孩子的求知欲,即孩子想学习的欲望,它是孩子主动学习的开关,当孩子对一件事情有好奇的时候,他的心中就好像有了一个空格,他一定会主动思考,并想方设法找到答案来填空。
好奇心除了能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愿望外,还能培养孩子学会学习的能力。
好奇最典型的表现是“问”,很多孩子“不愿问,不敢问,不会问”,造成了不少学习问题,比如:孩子平时学习不错,可是一到考试就不会;一道题会做了,但稍微变化一下形式就又不会了;作文书看了一大堆,可到自己写起来,就跟挤牙膏一样,别说有什么文彩了,能把字数凑够就不错了!
这些学习问题的症结在于,孩子对所学知识没有好奇,学的时候老师给什么听什么,听什么记什么,没有积极地思考。这种方式的学习其实是一种“死学”,表面看来是“学会”了,可由于没有掌握“会学”的能力,到运用的时候就抓瞎!年级越高,对独立思考、主动思考能力要求也会越高,尤其对那些低年级学得似乎还不错,到了高年级成绩却越来越差的孩子,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缺乏对知识的好奇心,没有主动探索和思考。
3、打开梦想之门,让孩子获得持久动力
现在很多家长有这样的问题:孩子学习没动力,没干劲,学习没长性,学起来疲疲沓沓。其实,这些问题都表明孩子学习没找到理由,没有目标!
孩子学习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要是想让孩子有持久的干劲,家长不仅要帮助孩子找到一个学习理由,而且还要帮助他获得一个能让他持久努力的理由。这个理由是什么呢?就是梦想!让梦想成为孩子学习的理由,孩子才能常有干劲!
“梦想”本来就是一个让人心潮澎湃、充满激情的词,可是,在目前很多家长的词典里,梦想却成了“不实惠”的同义词。也有些家长说,有梦想是好事,不过现在还是先让孩子好好学习吧!其实,只有一个人心里有梦想,他的路才会会越走越长。有句话说:“梦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舞台变大的过程,也就是人在梦想的激励下不断地克服困难的过程。
梦想能给孩子的学习注入持久动力!
4、打开自信之门,给孩子“赢”的感觉
每个人天生都在为了追求“赢”而活,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赢”是人最重要的心理需要。如果家长要把孩子带入学习的第三种状态,就一定要抓住这个关键——给孩子“赢”的感觉!让孩子赢!
“赢”的渴望是让孩子主动学习的核心动力!
不过,“赢”重要的不在于别人的夸奖,而是自己内心要有“赢”的感觉。
很多家长也知道,要夸孩子、要鼓励孩子、要赏识孩子,可是不少家长也反映,这办法对自己的孩子没用!为什么没用?就是因为孩子得到的是家长给他的“你赢了”,而不是他自己心中的“我赢了!”
家长一定要知道:只有先接受孩子的一切,才有教育和改变的可能!
三、良好习惯是第三种学习状态的有力保障
前面四个方法是开启孩子内在学习动力的机关。不过,若想学习成功,还必须有外在良好习惯的保证,如果把内在学习动力比喻成河水,那么,良好习惯就好像河岸,它能保证学习的内在动力持久有效。
首先,学习习惯的培养首先不能脱离生活习惯的培养。
如果只管学习,不管生活,那么,孩子学习的好习惯也很难形成。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另一个重要方法是:培养孩子自己负责的能力。
为什么说自负其责的能力是培养好习惯的方法呢?比如一个孩子要是因为自己磨蹭,耽误了很多事,导致自己麻烦不断,他就会觉得,下次真不能这么干了。自负其责能调动一个人自己内在的力量,它当然比外在力量更管用。
如何让孩子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有两个建议:首先,孩子能做的事情,就让他自己做;第二个建议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一个好习惯的形成需要重复21次,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克服惰性的过程,也是一个相当痛苦的过程。若想孩子真的养成受益一生的好习惯,还要调动“兴趣、好奇、梦想、自信”等孩子内心的力量,只有这样,孩子才有毅力克服困难,有动力养成习惯。
四、让第三种状态成为和谐美好家庭的空气
人的生命存活,所需要的最重要的物质就是空气,虽然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却能深深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当你在污浊的空气中,就会呼吸不畅,甚至窒息,当你在新鲜空气中就会心旷神怡。家庭中清新美好的空气,就是孩子成长的第三种状态。
温馨和谐的家庭能够帮助孩子营造第三种状态的氛围,孩子在这种氛围中成长,自然就会进入学习的第三种状态,愿每个家庭都是温馨和谐的,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学习赢家.
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意愿,学校,家长,孩子自身三者都要努力。
1、学习欲望的重要性
学习欲望,或者称之为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力等,是学习过程得以产生、维持和完成的重要条件。对于同样的学习,为什么有的同学能乐此不疲、全神贯注,有的则感到令人讨厌、苦不堪言、心不在焉呢?就是由于有强弱不同的学习欲望参与造成的。自我引发学习欲望,在提高学习效率、效果上比延长学习时间、增加学习内容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所从事的工作有兴趣,那么,他的工作积极性就高.就可以发挥其全部才能的80%;如果一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那么,他的工作积极性就低,只能发挥其全部才能的20%左右。对于学习当然同样如此。
2、讨厌学习的原因何在
学生时代是学习的大好时机,也应是要求学习的欲望最强烈的时期。可是,现实中为什么有很多“讨厌学习”、“不愿学习”的学生呢?据调查与分析,大体上是由于下列原因:
(1)基础差,自卑感强。有的学生一度很用功,但学习上不好(多数归因于基础差和缺乏方法),就认为自己天资差,脑子笨,再努力也白搭,于是对学习无信心,无兴趣。
(2)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是凭感觉、按习惯用功,效果自然不理想,于是认为学习是很费劲的事。
(3)教师讲课缺乏吸引力,不生动,满堂灌.枯燥乏味,作业布置不适当等,从而认为学习是件枯躁无味的事。
(4)教材编写几年不变,内容脱离实际,形象趣味性亦不强,学生感到学习的近期效益不明显,从而认为“读书无用”。
(5)整个社会的“经商热”、“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加上家长的短视,使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甚至厌学。而部分学生的缀学又会更加直接地干扰其他学生的学习欲望;
(6)对学习的逆反心理。有的同学由于经常在学习上受到低评价,受不到老师的重视,加上心理素质较差,对学习逐渐产生紧张、焦虑、不安、麻木、恐惧以至反感,产生了逆反心理,经常赌气中断学习,一提学习就倒胃口。至于身心方面如果存在更为严重的疾患,就更不用说对学习欲望的消极影响了。
3、学习本是件快乐、幸福的事
学习真的是那么可怕、讨厌吗?恰恰相反,学习本是件能给你带来无穷快乐和无比幸福的事。只要你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发现原来学习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你付出一点点,它能给你许多许多。你的学习欲望、学习效果就会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不管哪个时代,都曾有多少人为了得到学习机会克服重重困难、甘冒风险、奋斗不止,甚至不惜献出生命。他们把学习巳看成生命的一部分,没有学习,人生的价值将不再那么有意义。学习是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必需。今天,在“赚钱热”的浪潮中,仍有多少人不惜失去许多赚钱的机会,脱产参加各类学习班,补习文化课,或进修深造,因为他们图的不是眼前利益,也没有谁强迫他们这样做。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段名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之所以必需,并不是为了直接劳动,而是为了使一个人在接受文化财富之后,感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使他体验到一个聪明的、天才的劳动者的尊严感,使他感到自己的生活并不是为了挣得一块糊口的面包,从而感到幸福。”
因此,每个同学都要立定这样一个信念;眼前的学习机会失而不返,务须珍惜;学习完全是自己的事,“我要学”才能使你体会到无穷的快乐,“要我学”则只会徒增烦恼。
4、引发学习欲望的要诀
(1)激发求知欲。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好知者”。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只要你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
(2)增强你的自我有效感。自我有效感是动机模式中的核心成分,要激发你的学习动机,就是要增强你的自我有效感,要让自己觉得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认为自己的能力可以提高。班杜拉说过:积极的能力要领是成就动机的基础。在动机形成过程中重要的是你对自己能力的信念,能力信念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因此,A、要在学习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成功,并让自己在各种不同的学习中有可能获得这种机会,从而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B、树立成功的榜样。这里的榜样示范不是学习优良学生示范,而是让你通过观察与自己能力相近者获得成功的学习行为来激发你的自信心,增强自我信念。C、在自身进步中体验成功的喜悦,确立自我参照标准,从自身变化中认识自己的能力。
(3)进行必要的归因训练。要学会正确的归因方式,也就是,把每一次取得良好的成绩归结为自己的努力,而不要归结为运气,当然如果你的学习能力强,也可以做能力归因;当每一次取得不好成绩时,尽量要认真分析自己的原因所在,而不要找客观原因。如果长期寻找外部原因,会养成自欺欺人的习惯,对自己的学习不太有利,如果是归因于你的努力不够,你就会暗下决心,争取下次一定能考好,即使再次没考好,也不要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而要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上下功夫。长期这样学会正确的归因方式,你的学习就会不断取得进步。同时,形成这样正确的归因方式,对未来成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4)创设有利于学习的氛围、环境。这种氛围和环境包括:学习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是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成才的外部条件。使你置身于良好的环境中,促使你形成好的思想品德,这将对你的学习有利。
学校的环境是要靠你去创设,你要和爱学习的同学在一起,不要管人家的成绩怎么样,只要喜欢学习,就就会受他的影响。家庭环境一般来说,父母都会尽量给的。如果不好,只要提出来,父母都会让步的。至于你自己因为不太努力而遭致父母唠叨,你也应该理解。如果努力了,只是因为父母过于管得严,你只需向他们说明就可以。
五、如何攻克不擅长的科目
1、能否顺利升学取决于不擅长的科目。
这话说起来似乎有点荒谬,但事实如此。其主要理由是:
(1)升学成绩是否合格通常是看各科目的总分是否达到要求,假如各科满分都为100分,那么,越是离这标准远的科目(也即不擅长的科目),增分的可能性越大。如、擅长的语文已得90分,不擅长的数学只得了50分,自然在“数学”上再增加10分比在“语文”上再增加5分来得容易。我们有不如同学未能顺利通过升学考试,往往只差几分,许多就是出在不擅长的科目拉后腿太多的缘故。
(2)在学科的爱好上具有一种“连锁反应”,就是说,那些不爱好、不擅长的科且往往使得总的学习成绩显得不高,从而他人与自我评价较低,于是导致学习欲望下降,由此又使得学习过程更糟、学习成绩更差,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不擅长的科目可能使擅长的科目也变得不再擅长。反之,假如我们有使不擅长的科目变得擅长起来的技巧,就不只是单纯改变了不擅长,而且能使本来擅长的科目变得更擅长,并使全部学科的总成绩大大提高,由此就形成了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2、攻克不爱好、不擅长学科的技巧
(1)如果对某门学科不感兴趣、不喜欢,就要想到它可能对以后学习和工作的影响。
爱因斯坦上学时对数学课学习马虎,使他后来研究广义相对论时,不得不花7年时间去补习非欧几何等方面的数学知识。
(2)逐渐接近
兴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研究表明,只有当某种知识领城中的实际知识积累达到了一定水平时,才能产生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因此,对于不感兴趣的科目开始时要多花点时间和精力,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对它了解的增多,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3)利用兴趣迁移
当缺乏对某门学科的学习欲望时,便可以利用其已有的某种活动兴趣的迁移,如把积极做游戏、打球的兴趣迁移到该学科上来,把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迁移到数学学科上来,等等。
(4)听课前进行预习
在预习中,通过通读教材内容,找出疑难点,明确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意义、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与其它知识的相互关系,才能引起自己对学习这些知识的关注,激发学习动力。
(5)找到该学科最适宜的学习方法。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最适宜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它,学起来才不会感到吃力,从而引发学习欲望,增强学习效果。
(6)使自己有成功的体验
在规定学习任务,明确指标、内容、时间时要留有余地,使计划的任务能提前完成,从而体会到对该学科的成功体验,领略到成功的愉快。原来不太爱好、不太擅长的学科会变成爱好的、擅长的学科。
(7)克服自卑感和其它心理障碍
不爱好、不擅长的心理原因,主要是自卑。而这种自卑往往是很盲目的,你心中的理想的“别人”(认为比自己强)实际上是自生的,所谓擅长与否,也往往是别人包括你自己的不切实际的评价。要相信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肯去学习,就没有什么科目学不好的。
六、如何激发学习热情
学习提不起劲来,点灯认为这主要涉及学习目的的和学习动机问题。通俗地讲,就是没有解决好为谁而学的问题。
如果把学习动机划分一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叫高尚、正确、长远的学习动机,具有这种动机的学生,学习上表现出三个特点:劲头足、意志坚、标准高。另一类叫自私、不正确和短浅的学习动机,具有这种动机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各种学习问题,如学习不用功,抄作业、考前突击、考试抄袭等。
所以,要想提起学习的劲头,就要不断地端正学习的动机,真正形成高尚、正确和长远的学习动机。这种转变和形成过程,就是一般指的立志过程。
总之,要想使自己的学习能保持十足的劲头,一要端正学习动机;二要对自己充满必胜的信心;三要顽强地磨练意志。这几点做好了,学习劲头不足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本文网址:http://www.lifang521.com/yuer/0114/4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