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灵发展到某个阶段时,我们开始感到生命似乎缺了什么;我们好像不再跟自己连结,不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自己到底在做什么。有时候这是因为事情不顺,我们感到和存在的冲突并不是顺着它走。或者只是一种空虚的感觉,彷佛生命没有意义……
怎么才能连接上内在的声音?
倾听自己的内在的声音是有风险的,这是为何我们最初不去听它的原因。因为内在声音不见得符合我们长期以来从外在世界形成的对错信念系统。而靠这些被制约的信念系统是我们运用这些方式活了下来,我们遵守被教导的对错观,感到如此安全与强大。
然而,当心灵发展到某个阶段时,我们开始感到生命似乎缺了什么;我们好像不再跟自己连结,不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或者自己到底在做什么。有时候这是因为事情不顺,我们感到和存在的冲突并不是顺着它走。或者只是一种空虚的感觉,彷佛生命没有意义。
若你在阅读这篇文章,那么很有可能你已经走上这旅程。这旅程不啻为通往真我的朝圣之旅,回到我们的内在本质。不管它如何呈现,这份体悟本身,就是生命某些重要事物的新开始。那么什么是回到内在的知道,开始连结并根据直觉来生活呢?
这不是一次性发生的;而是逐步前进的旅程。
第一步,允许逻辑的头脑信任内在的声音确实存在。
我们的确有这份能力。若少了这份信任,逻辑的头脑很容易地会开始削弱并怀疑它,将它贬抑为愚蠢、异想天开或者不合逻辑,所以无效的事情。
下一步骤,是学着认出我们内在直觉的味道、感觉与经验。
我们每个人的直觉就像本质其它部分一样具有其独特性。但在简单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倾向以某一或多种感官的途径进入:
有些人天生是动感型的,他们连上直觉的方式是透过身体的感受,对这件事情身体感觉是否舒服呢?或是透过身体某一特定部位的感受,因此会有这类的感受如芒刺在背、或者牵肠挂肚等。
有一些人连上直觉的路径是透过情绪。对他们来说,这件事情我的感觉对不对呢?他们对于人的能量波动是敏锐的,会立即有非理性的喜欢及不喜欢。模糊的觉得需要做些什么。
对另一些人来说,他们的直觉是透过视觉-这件事情看起来对不对呢?他们或许以图画来看事情;他们的直觉透过梦境的语言如图像或符号在作用。
还有些人则拥有听觉上的直觉-事实上就是加强版的听觉。对他们来说,透过自己的表达或听到别人表达,他们可以清楚这件事情听起来对不对呢?经过开发,这些人就能听到言外之音或能真实听到他们内在的声音。
也有一些人是透过味觉或嗅觉来连结。他们可能觉得这件事情尝起来或闻起来对不对呢?
直觉也能以灵光乍现,一种瞬间进入头脑的想法来作用,有些人就是会突然单纯的知道,但却不知道是如何知道的:这件事情就是这样!大多数人的直觉会结合好几种,但会有主导性的一种。但所有方式都能进入到直觉的最高最纯粹的形式:与整体的连结。
学会辨识并熟悉自己特定的直觉
参加一些训练课程,例如禅坐冥想等工作坊是很有帮助。
在直觉工作坊的环境,只要放下逻辑性的头脑、并信任你的经验会容易许多。几乎大部分人,都会讶异而愉快的体验到直觉的存在,只是以前分辨不出而已。接着,通过学习如何将直觉带进我们的关系里,将我们的觉察带到发生在人际互动中更为细微的能量上。以此种方式来连结他人,我们会很惊讶自己对他人所能知晓的程度(他心通)。
当我们学会以这种方法来看待生活的各种课题,就能找到生命真正的方向,明白自己的优先次序以及真正的欲望。但在这所有的背后,是我们对于经验自己内在直觉的知变得更有意识的意愿。诚如我们本质中的其它部分一样,直觉也会轻易地萎缩,而建构它则需要觉察与训练。
《中庸》开篇就说”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内在的声音,是上天在我们每个人里面的声音。它是我们感知周遭更大图像,也就是《中庸》中所说的”道”的天线。当我们能听见它,并且跟着它走,我们就能带着与生俱来的自信,知道自己会在正确的时间点出现在正确的地方,我们会感到与周遭的世界发生同步与合一。
当然,那并不表示我们就会得到所有想要的,我们会得到的,将会是我们所需要的。
身体是连接内在的声音的桥梁
每个人的第一个家都在他们身体里,每当你真的需要回家,你的身体值得信任,你可以聆听,可以和它做朋友。——斯蒂芬•吉利根
美国催眠大师斯蒂芬•吉利根经常教导学生去问被催眠者:你的这份感受发自身体哪个部位?
讨厌、厌烦与鄙视等包含着对别人强烈评判的感受是从头部发出;
同情、包容、爱、悲伤等围绕着渴望爱又担心失去爱的种种情感是从胸部发出的,集中部位是心口;
力量,宁静,与某一事物、某一人乃至整个世界的合为一体感,这些感受产生时,注意力是集中在小腹部的。
简而言之,可以说,头部产生的感受总离不开思维的评判,心口产生的感受总离不开爱与不爱,小腹部产生的感受则与链接感有关。
如同道家所描述的,我们的身体有三个基本能量中心:上丹田,即眉心;中丹田,即胸口;下丹田,即小腹部。
曾花多年时间专门观察婴幼儿的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发现,婴儿最早是用腹部与妈妈链接的 ——就好像他还在妈妈肚子里而他们通过一条脐带相连,后来才转成了其他方式。
对此,敏感的妈妈都知道,几个月的孩子会挺肚子,而那好像是孩子在召唤妈妈, 抱抱我,亲亲我,这就是他们在用肚子寻找与妈妈的链接感。
他讲过这么一个案例:
最近,和一个女孩聊天时,那个条件很不错的女孩说,我觉得自己好平庸,不会有男孩喜欢我。
问她,你觉得这个声音发自哪里?
女孩体会了一下说,脑袋里。
这时请她将手放在腹部,然后再说一遍刚才那句话“我觉得自己好平庸,不会有男孩喜欢我”。
她说,说不出来了。
那么,将手放到腹部时,你想说什么?我女友问她。
她感觉了一会儿后说,我很棒。
这个小例子也是一个经典的例证,当注意力放到腹部时,会有力量涌出,而来自头脑的自我贬低就消散了。
可以说,在我们生命早期,我们都有一个阶段,是想用腹部(肚脐)与别人建立链接感的,但先是变成通过心与别人建立亲密感,最后变成了通过头脑与别人交流。
从离开子宫的那一刻开始,逐渐地有了转变,孩子自然的开始用心灵连接世界,他不仅直接和周遭连结,更是整体的一部分。
孩子与大存在是合一的,完全没有隔 阂。这也是孩子使我们欣喜与感动的原因,他们坦诚纯真地感知并回应着这个世界。我们无可避免的被教导要如何行为举止才能配合所处的家庭与社会。
而后,但是为了生存,为了安全与轻松,渐渐地,我们将自己的直觉、自己内在所知道的用来交换成安全感。在这场交易中,我们失去了弥足珍贵的事物。同时,我们无可避免的被教导要如何行为举止才能配合所处的家庭与社会当中有些是直接的教导:如端正行为的教育,哪些能做哪些不能。有些则是因着孩子惊人的模仿力,从周遭他人那里复制而来。更有些是来自于生活中偶发的事件与环境。
武志红另外讲的一个案例:
是一个读高三的女孩很容易在上课时走神,这时她会努力将自己从走神中拉回来,但越是这样做走神越厉害。
我听她讲完她的问题后,问她,你觉得刚才那些话是从你身体哪个部位发出来的?或者说,你讲刚才那些话时,你的注意力在什么部位?
她想了一会儿后说,全是脑子里,好像脑子里有两个声音,一个声音说“不要走神”,但另一个声音却将自己拉向走神,这两个声音不断地打架,这令她的脑子有些乱。
她讲完这番话后,我建议她坐端正一些,双脚踏在地上,并让她将注意力放到双脚上来,感受双脚的每一部位。
做这个小练习约花了两分钟时间,然后我问她感觉如何?她说,很舒服。
这是一个很小但很重要的体会,通过这样的体会,我们会发现,当感觉到混乱时,常常就是脑子里声音太多,而且它们还有矛盾。这时,如果我们希望通过想明白而理顺这些声音,那只会加剧这个冲突,令自己感觉更混乱。相反,假若我们将注意力从头部拿走,而转移到身体上来,那么这种混乱很容易平息。
北京青少年心理咨询协会儿童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关注成长的每一步!用专业与爱,让每个生命都如花绽放!
本文网址:http://www.lifang521.com/yuer/0121/4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