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青少年心理状况的一项调查中发现,那些父母学历、职位、收入偏高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焦虑、忧郁、自闭、厌学、人格品行障碍等心理问题。专家认为,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之所以更“忧郁”,与家庭的环境、父母的心态密切相关。
一是因为父母期望值高。父母往往以“成功者”的心态和标准,希望塑造“成功的孩子”,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不允许也不接受孩子有一点点“不优秀”。一些孩子“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严重的心理挫败和创伤。有一位父亲是高校教授、母亲是小学校长的女生,因不堪学业重负而多次离家出走,说弃学“是对父母的最大惩罚”,痛恨“生在这样的家庭”。后孩子被诊断为忧郁症,住院治疗。
二是家庭减压功能缺失。父母往往把社会压力家庭化,学校教育延伸化,孤独的孩子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压力无处宣泄释放,久积成疾。专家认为,家庭应该是孩子娱乐放松、宣泄减压、调适心理的“心灵港湾”,父母也应该是孩子最好的心理咨询师。
三是孩子心理的“先天不足”。少数家庭过于功利性的教育,强化了孩子的虚荣心,也加剧了孩子心理的脆弱和不稳定,造成他们在挫折面前“输不起”。这类家庭的孩子往往早期教育扎实,聪颖好学,在校多是尖子生,多在赞扬声中长大。一旦学习成绩退步,首先是自己接受不了,心慌意乱,烦躁不安,原来的心理优势很快丧失殆尽。越有压力越考不好,名次越考越低,孩子感到绝望无助,心态突变,会由“争强好胜”急转为“自我否定”,自我评价系统坍塌,甚至会产生自残、自杀等过激行为。专家介绍,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必然有一个问题家庭,站着一对问题父母。解决孩子的问题,必须从解决父母、家庭的问题入手。因为,良好的家庭支持和家庭凝聚力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持久动力。
本文网址:http://www.lifang521.com/yuer/1220/1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