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永登县的一名初中生,因和同学发生口角,持刀将其砍成重伤,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据了解,这个同学从小父母就在外打工,由奶奶抚养长大,造成家庭亲情缺失,性格内向,行为古怪,一时间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几天来,记者对留守儿童集中的榆中、永登和皋兰进行了调查,发现这类儿童的心理问题令人堪忧。
留守儿童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生活,有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和爷爷奶奶生活,甚至被寄养在亲戚家。作为西部劳务输出大省,2009年我省劳务输出人数超过500万人次,随着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父母双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家乡的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就达59.5万(不包括学龄前儿童),占在校生总数的15%。相关部门摸底调查发现,我市也有近万名的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榆中、永登和皋兰三个县。
三成小学生是“留守儿童”
在今年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李世和就留守儿童作了专题发言。他举例说,天水市秦城区现有留守儿童2万余人,李世和委员所在的乡就有3600名,占总数的37%,有9.6%的留守儿童父母均不在身边,一年甚至几年都见不到父母。在没有家庭亲情的环境里,在没有父母的家庭教育下,留守儿童出现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在武胜驿中心小学、武胜驿镇初级中学等中小学,每个班都有一半父母常年在外的“留守儿童”。这些孩子谈起父母时表情都很沉默,在他们的脑海里父母只是一个概念,没有一个孩子能讲述自己和父母在一起的高兴事。孩子唯一能和父母联系在一起的,就是爸爸或妈妈过年回来,会给他们买糖、方便面吃。武胜驿中心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贾老师说,约有1/3的孩子都是常年和爷爷、奶奶生活,和父母一年最多生活半个月左右。
“我们学校初一、初二年级共有学生400人,其中父母都不在身边的学生有100人,父母亲只有一个在身边的能占到300人。”谈到学校留守儿童问题,永登县龙泉中学校长华迎春表示这是学校最棘手的问题。华校长告诉记者,龙泉乡大部分人都在外省打工,大多数孩子的父母在城市开牛肉面馆,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老人既要种地,还要给孩子做饭,学习、教育上根本没有能力管。
聚少离多 亲情饥渴
留守儿童大多集中在经济水平落后的农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回来一次或几年回来一次。这类孩子一年与父母聚少离多,沟通少,其监护责任多由祖辈承担,爷爷奶奶只能做到吃饱穿暖,常常导致留守儿童“亲情饥渴”,父母对他们而言,就是那几年回来一两次的陌生人。
永登县武胜驿镇初级中学的学生马俊杰在上小学四年级时,父母到新疆打工,至今没有回来过。7年来,他从不知道父母在新疆干什么,也没有给他寄过生活费,家里的房子租掉了,他一直生活在姑姑家里。现在,在马俊杰的脑海里,父母的音容已经变得模糊,7年中只来过两三次电话,已经没有什么感情了。
“刚开始我很想念爸妈,晚上经常做梦梦见他们回来了,但醒来发现还是一个人孤零零地睡在陌生的土炕上。慢慢就习惯了,有时候,看到别的同学和父母一起赶集,亲亲热热地,我心里也恨过他们。别人的爸妈过年都回来,而他们把我已经忘了,我成了一个多余人。”马俊杰告诉记者。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多孩子都不爱说话,表情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有些孩子甚至对父母产生怨恨的心理。加之留守儿童大多由祖辈监管,年龄差距悬殊,和孩子在情感、思想沟通上存在着较大障碍,造成留守儿童心理抑郁、消极悲观、冲动易怒等心理问题,无端小事也会升级到打架斗殴,对其人格的形成、世界观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
缺乏管教 不爱学习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很多孩子在家里没人管教,没有学习的意识,总想着辍学不上了,也像父母一样外出打工。采访中好多老师共同的看法就是“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记者在皋兰县做了一次调查,发现在全县2128名留守儿童中,其中仅有120名左右的儿童学习好,其余的学习都比较差。在各乡村小学每个班中,学习差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那些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家时,学习成绩不错。父母离家后,成绩就直线下降。”永登县中川镇中心小学的张老师说。“家长长期外出打工的孩子是最难管理的,学习也是让我们最头痛的,成绩不好反映给家长,家长管不上,反映给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又管不了,老师如果管得太严,孩子又不听,所以造成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普遍差。”
除此之外,从调查看部分留守儿童因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礼教缺乏,行为粗暴,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在一起,成为“问题儿童”。
■关注
各方努力给留守儿童提供情感支持
从2009年开始,我省已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一次性投入了2000万元在全省建设农村留守儿童之家。截至去年底,全省创建1000所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任务已全部完成,为广大农村留守儿童能够得到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甘肃怡欣心理咨询中心杜俞谨老师说,对留守儿童全社会都要来关注,学校要有意识地经常组织一些活动,包括班级主题活动,如“手拉手”活动,提供情感支持。因为班级对每个青少年心理成长和感情塑造特别重要,班级所提供的氛围能对学生在处理个人情感问题和参与组织活动等一些互动方式上进行情感与理性的双重塑造。在留守儿童社区开展一些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儿童发展阶段的心理健康需求,更多地关怀儿童的心理需求。在农民工的培训中重视心理健康培训,提升他们关爱孩子心理健康的意识和方式方法,通过电话、书信等途径来关怀孩子的心理健康。
本文网址:http://www.lifang521.com/yuer/1220/1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