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常给孩子讲道理,她就是不听,逆反心理严重……我都有一周没有与娃娃说话了,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昨日下午1点,本报党报热线“专家教你如何教育孩子”刚一开通,就接到不少家长纷纷打来的电话,向值守热线的教育专家刁荣普咨询对策(相关报道见本报昨日B1版)。
家长一定要懂得欣赏孩子
“我叫她晚上洗澡她偏不洗,偏要在早上上学前匆匆忙忙冲凉,出门时还要在身上喷香水。放学回家,总看见她把脚放在桌子上悠闲,对父母也很冷淡,我们都有一周时间没有说话了……”一位初二学生家长打进热线诉苦,说女儿逆反心理严重,连内衣平时都是母亲在洗,而娃娃却很少有感恩母亲的意思,“看见女儿这样,我们当家长的简直心都凉了……”这位家长说,她的女儿还是班长,但就是不明白女儿回到家中为什么与父母关系不和谐,家长很是担心娃娃出问题。她问刁荣普:“到底该如何教育女儿才能打消母女俩的心理隔阂?”
“你的女儿能在学校当班长,说明她还是很优秀的。为什么她一回到家中,妈妈看到的却是另外一个女儿呢?通过你的叙述可以看出,不是女儿有问题,问题出在你们大人身上。”教育专家刁荣普分析认为,要融洽家庭关系,消除母女俩的心理隔阂,家长首先不要光停留在嘴上“叫育”,见了娃娃放学回家就立即叫娃娃怎么怎么,唠叨不断。
家长不能只站在旁边指手画脚,或者动不动就去偷看孩子的日记等秘密,家长这种“不经意”之举,往往会引起娃娃反感,也会伤害孩子的健康心灵。
刁荣普认为,家长一定要学会懂得欣赏孩子,娃娃在学校学习累了一天,放学回家应当轻松一下,不自觉地将脚放在桌子上,这时家长一定要注意掌握技巧,从欣赏的角度去说:“学习一天,辛苦了,女儿!吃了饭,先休息一下。”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再给孩子讲道理,不要动不动就给娃娃“吼起”:你怎么把脚放在桌子上呢?拿开!娃娃早上起来冲凉,做母亲的要懂得欣赏孩子“早晨锻炼好”,不要去唠叨孩子:快上学,迟到了!“家是什么?一个让人自由呼吸的地方。如果在家中,还让孩子感觉拘束的话,这样的家庭,父母是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几乎所有未成年人的问题都来源于成年人,这就是《未成年人保护法》针对孩子的生存权、发展权等问题,对大人们提出了很多法律上的要求的原因。”经过教育专家的一番开导,这位母亲在电话中连声佩服地说:“我们当家长的原来忽略了这些,今后一定要注意方式与技巧。”
不能对孩子形成有条件的爱
“喝了牛奶,妈妈你要给我讲三个故事,不然我就不喝。”每天晚上睡觉前,读者罗女士都要遇到同样的棘手问题,不给女儿讲故事,女儿就闹着不喝牛奶,讲一个故事不行,非要按照女儿的要求讲才行。“不但晚上喝牛奶要讲条件,白天连吃饭、穿衣,事事都要讲条件。”面对还在上幼儿园的6岁女儿不依不饶的样子,罗女士害怕了:从小,凡事都要与父母讲条件,今后怎么办?
在热线中,教育专家刁荣普给罗女士分析说,这是我们一些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就将“爱”与“条件”等同起来造成的典型例子。“幺儿乖,把这碗饭吃了,妈妈就爱你。”这就是在平时生活中,家长们最喜欢给小娃娃说的一句话。无形中,在孩子心中会形成有“条件”的“爱”,凡是父母对小孩子表达“爱意”的时候,孩子就会提出条件,要求父母承诺为孩子做什么事,孩子才肯罢休。
“罗女士现在要及时矫正孩子这种有条件的爱的习惯,可在每晚给孩子喂牛奶时,逐渐诱导娃娃改变习惯:为了你的身体健康,要把牛奶喝了……讲一个故事妈妈是爱你的,今晚妈妈累了不讲故事,妈妈还是爱你的。”
链接
爱的最高境界就是赞美。任何掌握了赞扬艺术的人都会发现,赞扬不仅能给听者,也能给自己带来极大的愉快,她给平凡的生活带来了温暖和快乐,她把世界的喧闹声变成了音乐。——摘自教育专家刁荣普阳光教育手记《一路有阳光》专著。
本文网址:http://www.lifang521.com/yuer/1220/1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