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心理咨询专业机构 > 育儿知识 >

[亲子照]解网惑 家长孩子互换角色

来源:北京利方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  发布日期:2015-12-20

\

“站在孩子的角度,我也不能忍受大人的武断干涉。”昨日,由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中心、12355成都市青少年服务台、成都市精神卫生中心联合举办的“快乐上网,健康成长”暑期心理特训营开营,特训营演出的情景剧让家长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而家长孩子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感受,更让来自50余个家庭的家长和孩子们别有一番感受……

看情景剧 家长娃娃观点交锋

一名中学生在家里津津有味地上网,却迎头受到母亲一顿训斥:“不做作业,只顾上网!”见孩子仍然我行我素,父亲一气之下将电脑摔碎。孩子摔门出走,留下母亲伤心地哭泣……昨日,“认识网络”心理训练在一幕情景剧中展开。看着情景剧,家长和孩子忍不住连连发出感叹:这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得太多了!从达州来蓉的张凤女士表示,站在娃娃的角度看,剧中家长的做法确实太简单粗暴了,让孩子难以接受。

情景剧落幕,家长孩子马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了便于交流,心理专家让家长和孩子各分为一组,交流各自的看法。从仁寿来蓉的家长周仁春(化名)说,自己17岁的儿子小辉迷恋网络已有4年,如今不仅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脾气也越来越暴躁。

而在另一小组的小辉,看法却截然不同:“我并没有迷恋网络。不管我做啥子,爸妈都认为我上网去了,特别烦他们这样。”小辉承认自己上网也打游戏,但情况并没有父母想象的那么糟,“他们总觉得网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坏的,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角色互换 引发“换位思考”

“现在,由你们来重演情景剧,不过家长和孩子的角色要相互对换。”昨日下午,在心理专家的提议下,活动出现了有趣的一幕:9名参加活动的孩子和家长重演了上午的情景剧,不过是由孩子饰演“家长”,现实中的家长成了剧中的“儿子”。当9岁的“家长”质问37岁的“儿子”为何要上网时,“儿子”的脸红一阵白一阵;“家长”呼唤出走的“儿子”,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演出完毕,大人们纷纷反省自己的言行,觉得平时只是粗暴地干预孩子上网,却从未与孩子进行沟通;孩子们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还有比网络更值得珍惜的东西。成都市未成年人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袁茵表示,网络在青少年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孩子们要学会的是健康、快乐地上网。这要求家长和孩子多学习、多交流、多沟通,学会换位思考。

专家支招 解开家长“网惑”

参加昨日活动的有不少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来自金堂的陈女士在活动中说:“电视、报纸上有太多小孩被网络害了的报道,我女儿14岁了,我害怕她被网络教坏。”陈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对网络并不了解,不清楚网络除了游戏、聊天,还有其他什么功能。针对家长的这种反映,活动主办方专门给家长们播放了一部全面介绍网络的短片,数据库、博客、网络购物……层出不穷的全新概念融化了家长们脸上的怀疑表情。专家们又邀请家长上网看新闻、查信息。从中江来成都打工的谭先生激动地说:“真的不知道网络那么实用,我刚查了从这里回家可以坐哪路公车!”

袁茵还列举了9种症状,表示家长可据此来辨别孩子是否染上网瘾。袁茵同时表示,大多数未成年人对网络的喜爱还远未达到“瘾”的程度,家长大可不必因噎废食。网络如果利用得好,有助于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实现这样的良性疏导,需要家长在了解网络的基础上,加强与孩子的平等交流和沟通。

9种症状 看娃娃是否染“网瘾”

专家指出,家长可通过孩子是否有以下9种症状,来辨别孩子是否染上“网瘾”:

一是只有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满足心理需求;二是下线后继续想象上网情形;三是无法控制上网冲动;四是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惟一方法;五是因长时间迷恋上网,导致睡眠节律紊乱;六是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网络的程度;七是将上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八是因为上网而失学或是失去朋友、亲人;九是虽然上网后会很后悔,但还是忍不住要上网。如孩子出现“网瘾”症状,家长可将子女带到专门机构,由医生对小孩施以心理或药物治疗。

  本文网址:http://www.lifang521.com/yuer/1220/1596.html

   中国心理咨询网北京心理咨询 | 广州心理咨询 | 武汉心理咨询 | 杭州心理咨询 | 石家庄心理咨询 | 成都心理咨询 | 南京心理咨询 | 上海心理咨询 | 郑州心理咨询 | 西安心理咨询 | 济南心理咨询 | 深圳心理咨询 | 唐山心理咨询 | 名人心理 | 青少年性心理| EAP服务 | 育儿知识 | 心理测试 | 心灵鸡汤 | 在线心理咨询 | 心理问答 |
网站版权:心理工作室 京ICP备150383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