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孩子长大了,入托了,家长的负担相对减轻了,但与此同时,对孩子的教育变成了多方合力作用的复杂结构,如何取得家校教育之间的平衡,让孩子从中受益,真正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听听专家对“丁丁事件”的解析。
有时候,貌似复杂的问题,原来也可以这么简单……
案例回放:
6岁的丁丁从4岁开始就能够独立睡觉了。最近他老是要求和爸爸妈妈一起睡,爸爸妈妈没有同意,丁丁不情愿地回到了自己的小床上。半夜里,丁丁一个人从床上爬起来,卷缩在大厅的沙发上。爸爸关切地问他为什么不睡觉,他说老是想起幼儿园里生活老师凶凶的样子,因此睡不着觉。老师说不乖的孩子不让上厕所,可是丁丁偏偏总想上厕所,结果就引起老师更多的批评。妈妈通过向幼儿园同班的其他小朋友了解,他们的生活老师的确有打小朋友的行为,一般是在午休时间,对那些不肯好好入睡的小朋友,有可能施行轻微的体罚,如打小朋友的脸蛋。但是,其他小朋友并没有丁丁这种焦虑表现,除了睡不着觉之外,他在家里变得特别依恋妈妈,容易受委屈掉眼泪;更不可理解的是,丁丁在班上算是比较乖巧的孩子,生活老师就算批评、体罚过他,也不是频率和强度最高的。为什么这件事情对他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呢?
专家解析:
丁丁刚入园时是个腼腆的孩子,随着对幼儿园越来越熟悉,老师们对丁丁的评价是“聪明又听话”,被老师推举为小朋友们学习的好榜样,甚至成为幼儿园里的小名人。但入大班以后,在老师的眼里,丁丁变得过于活跃了,经常做些危险动作,例如从高处往下跳,纪律性也不象以前那么强了,例如吃饭的时候爱说话、睡觉的时候小动作比较多。老师在丁丁有危险行为和睡觉不老实时严厉地制止了丁丁,但丁丁没能正确地接受老师的批评,他好几次表示不想上幼儿园了。
在家里,外公外婆也认为丁丁越来越任性,太黏妈妈,只要妈妈在家,就不喜欢和别人玩,因此外公外婆对丁丁也产生了不满。丁丁面临着来自家里和幼儿园的双重压力。从思维发展的角度来说,丁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是他们共同的特点,这种迹象说明他们正在发展对难以捉摸的东西的思维能力。由于在批评的同时没有解释清楚正确的行为应该是怎样,老师和外公外婆的批评对于丁丁来说无异于一种他还不完全理解、并且引起了他的恐惧反应的态度,造成了丁丁的焦虑。丁丁的身体向来很健康,忽然发生的尿频表现也可能是他对老师的言语的无意识反应,由于他错误地理解老师的话“不乖就不能上厕所”,有可能他想通过被老师允许去上厕所来达到做乖孩子的目的。可以肯定的是,就算丁丁的行为不正确,老师对待丁丁的教育方式也是不够完善的。
但是,妈妈也能理解,老师面对一班活跃的小朋友,处于为他们的安全着想、为他们的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着想,老师也承受着一定的工作压力和精神压力。当人处于压力过大的状态下,往往不能全面地考虑问题,而会将主要精力关注于如何解决当下引发压力的事件。例如:老师处于压力状态下,在小朋友做危险动作时,就会主要关注如何能尽快制止小朋友的危险行为;在小朋友不肯乖乖入睡的情况下,就会主要关注如何能让小朋友尽快安定下来。而最快奏效的手段往往是以严厉的表情和口气或体罚来制止行为。由于无心顾及小朋友的心理体验,就有可能给小朋友造成心理的伤害。更何况,在中国的传统教育理念中“打是亲,骂是爱”、“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经典教条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即使最有教养的父母,在气急之下也难免不对孩子动粗。
但是每个孩子对挫折的感受和承受能力是有个体差异的,从丁丁的表现来看,显然不能把这当成锻炼心理承受能力的机会,而简单忽视。更关键的是,对于每一个锻炼孩子承受力的挫折,首先必须让孩子明白承受它的意义,引导孩子如何承受的方法。而不是让孩子来者不拒。
妈妈的尝试:
面对这种状况,单纯地指责老师只会给老师带来更大的压力。解决之道是帮助老师释放压力,然后再引起老师的主动反思,促使当事人之间的直接沟通。为此,妈妈给老师写了一封信。并且告诉丁丁,老师在看了信之后有可能找他谈话。丁丁开始很害怕,他甚至开始否认老师曾经打他,而改口说,老师只是打了其他小朋友。妈妈鼓励他说,没关系,妈妈只是将真实的情况向老师反映,事情一定会解决的。信的具体内容如下:
尊敬的老师:
您好!本应当登门拜访,和您面谈,苦于没有合适的时机,只好借助纸笔表心意了。
丁丁这学期以来较以往更调皮了,他在家里老是不睡午觉,想必在幼儿园里也睡不安稳,一定给您的工作带来额外的负担了吧。我们非常理解,幼儿园让小朋友睡午觉是为了培养小朋友良好的生活习惯。制定统一的行为规范,也是为了培养小朋友们的纪律意识和关心他人、不影响他人的意识。我们要求丁丁即使睡不着,也应当安安静静地躺着休息,因为不这样就会影响其他小朋友。
昨夜,丁丁很晚都睡不着,他说老是想起幼儿园里生活老师凶凶的样子,因此睡不着觉。他以为老师不喜欢他,他甚至说老师打他,还不允许他上厕所。虽然我和您没有太多的沟通,但是,通过平时您看待丁丁的眼神,您对丁丁说话的态度,我绝对不相信您会不喜欢丁丁。我更相信,丁丁是由于最近承受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将所有的压力集中投射在您的身上,因为这样可以引起最小的内疚感和孤立感。我甚至怀疑,是不是由于在丁丁小的时候,我对他过于严厉的态度被印刻在他的心灵中,致使他歪曲了您的形象。
您能抽空和丁丁谈谈吗?告诉他,您并不是不喜欢他的人,而是不喜欢他睡觉做小动作的表现;告诉他您的烦恼,以及他怎样做才能减轻您的工作负担。丁丁是个理解能力很强的孩子,当他知道正确的做法时,他一定会做得很好的。他对您的歪曲也会不攻自破。
祝: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丁丁妈
后记
老师收阅了妈妈的来信后,当天就找时间和丁丁进行了促膝长谈,并且特地安排了半个小时,让丁丁和老师一起观察小朋友的午睡情况,认识到不好好睡觉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哪些影响。丁丁当天回到家里感觉好极了。妈妈问他:“老师真的不喜欢你吗?”丁丁说:“不是的,老师其实很喜欢我。”“那你觉得老师怎么样?”“我也很喜欢老师。”丁丁的老师也特地打电话给妈妈,表示对妈妈这种支持老师和直接与当事人沟通的做法非常感动。
作为妈妈,也非常幸庆自己没有仅仅凭借着丁丁的描述和猜想而冲动行事,一味指责老师。显然,老师现在已经找到了更好的方法能激发小朋友自主地遵守纪律。如果老师没有一颗爱小朋友的心,是不会这么做的。妈妈更加相信,主动承担责任,给对方一个宽容和理解的空间,能够激发爱心、反思和创造性,而一味地指责却往往令结局事与愿违。
本文网址:http://www.lifang521.com/yuer/1220/1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