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心理咨询专业机构 > 育儿知识 >

[亲子照]职业妈咪的亲子交流经

来源:北京利方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  发布日期:2015-12-21

\

宝贝一天天长大,思想意识慢慢形成,已经能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他的意思。这时,他需要你有更多的时间通过陪他玩耍、交流来了解他的想法、满足他的需求。可除了上班,你的业余时间实在有限。于是,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和宝贝进行充分的、高质量的交流成了职业妈咪们最关注的话题。

“把亲子交流当成不是任务的任务。”

——彩桦 33岁 中央电视台编导

我的孩子三岁时,小脑袋瓜里开始冒出越来越多稀奇古怪的问题。虽然我一遍遍地复习《十万个为什么?》,可还是有很多我给不出合理答案,比如:外星人长啥样?为什么不能和某某小朋友亲嘴?他刚出生时我手忙脚乱、不知道如何才能把他养大的紧张心情又出现了。尤其每天下班后拖着疲累的身体,一想到回家还要应付缠人的小家伙我都有点犯愁。不过没办法,教育子女是我们的责任,我只能把那当做日复一日的任务来完成。

将与孩子的交流看作是生活的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

有一天在下班路上,我脑子里又自然闪现出刚进家门孩子飞扑向我的情景,那一刹那我仿佛被幸福包围着,而且忽然生出一种全新的感觉,孩子是我全部的希望和爱,我对他的引导、我和他的交流应该是他人生最关键的第一步,怎么以前我竟把这当做是心理负担呢?

从那以后,每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想着孩子那胖乎乎的小脸、脆生生的声音、玩耍的模样、滑稽的怪相,还有好多可爱的“第一次”,能使我以最快的速度释放一天的工作压力和烦恼。回到家里,再面对他的各种问题和要求时,我会以新奇的心情来考虑他的想法,再不觉得“哦,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或“他怎么会想到这个”了。有时实在回答不上,我会问他:“那你觉得呢?”通常他会给我同样奇怪的答案,但这至少让我了解他进一步的想法,下一步的交流就会变得很轻松惬意。有时,我俩会为某个古怪的问题一起大笑,然后他就撂开不再问了,而我则可以安心去做家事或休息。慢慢地我发现,虽然每天下班和孩子玩耍、交流实际上是一项任务,但却是我最愿意完成、最迫切想完成的任务,换句话说,我把它当成一件不是任务的任务。这其实花不了我太多时间,他在我这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其实是找到了乐趣和母爱以后,就会听话地不再打扰我了,反倒是我时时想找他玩。 >>>亲子:陪着宝宝徒步上学

有了这种心理转变后,我感觉轻松多了,业余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后来,我报考了研究生。别人是工作家庭两不误,我是再加上学习进修三不误。

所以我觉得,要想保证高质量的亲子交流,首先是要调整心态,释放压力,使心情放松,将与孩子的交流看作是生活的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建议妈咪最好在回家的路上或是进门之前要见到孩子时,做这样的想像:

1.想像一个足以让自己心情愉快、放松的情境:暖暖的阳光,开心的野餐,温馨的灯光,甜甜的笑容……

2.在脑中闪现宝贝的种种“可爱”举动;

3.想像与宝贝在一起的欢乐时光:游戏、读书、洗澡、玩水、学步……

相信这些“想像”足以让我们从工作的“后遗症”中解放出来,给自己一个即将见到宝贝的“幸福期待”,给宝贝一个“好状态”的妈妈!

“对孩子的需要我永远都有时间。”

——蔓茜 30岁 家装设计师

观察和揣摩宝贝看他到底需要什么。

其实我觉得,与孩子如何相处的技巧没有谁能真正教我,因为我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而他所期待的也是一个特别的妈妈。所以我不会每天下班只想着给他讲故事、做游戏呀什么的,我会观察他,揣摩他到底需要什么?当然,要真正弄明白他需要什么的确很难,所以我会用心地听,听他说什么,比如:“妈妈,我搭了一个大楼!”我会认为他需要表扬;“妈妈,今天幼儿园吃的×××!”我就想,看来他需要跟我谈谈幼儿园的事情或他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 >>>幼儿期的亲子沟通

以自愿为原则教授宝贝他需要的任何知识。

有时,如果我有意识地想教他什么,我会想办法吸引他,再提出我的设想或建议,比如:“宝贝,有一个很好玩的故事,是关于大老虎和小猴子的,想不想听妈妈讲啊?”总之,交流以自愿为原则,如果他喜欢先玩游戏、再听故事,我绝不会打乱他的次序,毕竟我和他交流是想给他需要的任何知识,无论是游戏还是故事,都是他需要接受的。

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也很重要。

如果我感觉他现在不需要我的教授,那么情感的交流与沟通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交流”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接触——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亲热的吻……还有彼此心灵上的默契——会心一笑、眼睛一亮、拉拉手、点点头……

可能有些孩子妈妈会觉得每天上班忙得头昏脑胀,下了班筋疲力尽的,再费心去照顾孩子,实在没有精力。

其实我不赞同这种说法,只要有了孩子,上班的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我们现在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但不能忙活了孩子的将来就忽视他现在的成长发育,更何况和孩子的交流根本不需要多少时间,她反而是妈妈们一天最轻松快乐的时刻。

亲子Tips:

●接受这个事实——你是一名职业妈妈,不要因为工作不能或少陪宝贝而有负罪感,等宝贝大点时再跟他解释你为什么要去工作。

●尊重宝贝,努力去做宝贝的知心朋友,少指手划脚,多推心置腹。

●和宝贝进行交流的时候,尽量使用口头言语来表达,在宝贝难以理解的时候再适当地配合肢体动作。

●在和宝贝说话的时候,注意自己的语句表达要清晰、连贯、易懂,不要使用复杂、抽象和深奥的词汇。

●和宝贝定一个小合同,自愿让宝贝做你的监督,你也有权做宝贝的监督,互相监督对方不合理的行为。

“家庭中每个成员都是孩子的交流对象。”

——叶子 35岁 中学教师

教育孩子是家庭成员共同的权利与责任。

宝贝四岁多时我开始带毕业班,那段时间真是太累了,为了保证学校的升学率,工作压力很大,每天领学生上晚自习,下班很晚,所以再不能像以前那样下班后有大量的时间陪孩子了。可宝贝已经习惯我在下班后那段固定的时间陪他,突然我老“失约”,他就老是跟他爸爸和爷爷奶奶要妈妈。总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为此我们开了家庭会议。

由于婆婆要做晚饭,所以负责转变宝宝找妈妈的习惯就落在了他爸爸和爷爷身上。以前,我先生一直觉得白天孩子是幼儿园和老人的,晚上是我的,所以他与孩子的交流很少,反正孩子要是磨得他不耐烦,他就会说,“等你妈妈回来的!”这回我特意跟他强调,孩子不是我一个人的,不管是照料孩子,还是教育孩子,都是家庭成员共同的权利与责任。 >>>亲子沟通的六要六不要

其实人的责任心有时是对方给的。从开始对孩子的不耐烦、不习惯,到慢慢从和孩子的交流中体验到了快乐、孩子逐渐对他的依赖,先生充分认识到了他做爸爸的责任。有时,他会陪孩子玩些需要体力的游戏,等我下班时,孩子也累了,对我的需求也就不那么大了。

家人相互取长补短,在必要的行事规则上达成一致,最有利于宝贝的发展。

有很多年轻人认为孩子不能给老人带,怕他们宠坏了他。我觉得这是不对的。如果换一个角度,老人自然有“隔代亲”的思想,但更有带孩子的经验,这正是我们年轻人缺少的。所以,如果相互能取长补短,在必要的行事规则上达成一致,最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孩子从三岁开始进入语言发展的敏感期,所以,我会叮嘱婆婆平时多与孩子说话,但要注意不要把完整的句子拆开说,比如想问孩子吃什么时,尽量不要只说:“香蕉?苹果?宝宝,吃这个?那个?”而是说:“宝宝想吃香蕉还是苹果?”就算他开始听不懂,但多重复几遍他就会懂了。

总之,在我家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在我明确的教导方针的指引下,我家的宝贝健康快乐地成长着,只要他想玩、想说,家里任何一个成员都会陪他,而不是把他推给“妈妈”。孩子并没有因为我的“少陪”而疏远我,同时他也愿意“接纳”家里的每个成员,这让我更专心于我的工作。 >>>做父母不可“亲子一体化”

延伸阅读: 职业妈妈如何提高亲子质量

照顾孩子与工作是职业妈妈的一对矛盾。从心里,您想多与孩子亲近、交流,可因为工作,又只能花有限的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与孩子有一个高质量的交流呢?

一、请放松下来,将与孩子的交流看作是生活的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吧!不要将与孩子之间的亲子沟通安排成工作表(如: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好像每天都必须做些什么才叫“沟通”。

人都需要休息,工作后的你,也同样。所以,与孩子交流之前,在心态上,您应该是一个放松的、乐意交流的妈妈,而不是一个刚刚从拥挤的公交车下来、匆匆忙忙的 疲惫的妈妈。就这一点,建议您在回家的路上,或者进门之前,或者要见到宝宝时,做以下的想象:

1.想象一个足以让自己心情愉快、放松的情境,或者一些美好、舒服的词汇,比如:暖暖的阳光,开心的野餐,温馨的灯光,甜甜的笑容……

2.在头脑中闪现宝宝的“可爱”,比如:胖乎乎的小脸,脆生生的声音(尤其是叫“妈妈”的时候),玩耍的模样,滑稽的怪相,还有好多可爱的“第一次”; >>>甜蜜起点,父母亲子50招

3.想象你与宝宝在一起的欢乐时光,游戏、读书、洗澡、玩水、学步……相信这些“想象”足以给宝宝一个“好状态”的妈妈!这就象“接力跑”中的那段“接棒区”,是一个助跑、转接与加速的区段。工作以后的你,可能已经累了,而如果能有这样的一段“心理接棒区”,将能使你从工作的“后遗症”中解放出来,给自己一个即将见到宝宝的“幸福期待”,也将激活你发自内心的母性的爱与灵感。

其实,与宝宝如何相处的技巧没有谁能真正教你,因为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而他所期待的也是一个特有的妈妈。

不要迷信所谓的“育儿技巧”,当你放松下来时,你就有了育儿的本能——

“儿子,过来,让妈妈亲一下!”

“好儿子,妈妈回来了,来亲妈妈一下!”

“儿子,妈妈好想你啊!快过来让我抱一抱!”

…………

正如你意识到的,亲子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才是最重要的!

什么是“交流”?一种自然而然的接触——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短短的问候,一个亲热的吻……什么是“沟通”?彼此心灵上的默契——会心一笑、眼睛一亮、手拉拉、头点点……

这些需要多少时间呢?真正需要的是一种放松又快乐的心态!所以,建议你多留意生活里的美妙时刻,让点点滴滴汇集在“记忆”中,以便“想象”提取。即使在工作,偶得空闲,不也可自娱自乐? >>>影响亲子沟通三个重要因素

二、弄明白孩子真正需要什么。现在有很多关于亲子交流的书籍,各种活动、训练、游戏目不暇接,搞得个个父母看了都觉得“不称职”——

“我没有那么多时间给孩子讲故事!”

“我从没有陪孩子搭过积木!”

“这些家庭游戏,我们似乎都没有玩过!”

而且越看越觉得焦虑,好像父母不给孩子读故事、不训练孩子、不与孩子做游戏,孩子就可能不健康,就可能影响某种“商”(如“智商”、“情商”)的发展。

于是,父母心理压力很大,既怕“少交流”,又怕“错交流”,无所适从。结果把最重要的都忘了——我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我的孩子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呢?

所以,在您走入家门前,请不要象去超市购物似的,列一张清单: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如果这样,结果多数是——

“我的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刚看了两页书就不行了!”

“他根本就不爱听故事!”

“我说什么,他总是不听,总要我按他说的做!”

…………

我们很难回忆起3岁前我们自己是怎样需要父母的,所以要真正弄明白现在的孩子需要什么的确很难,那么就先放下我们的育儿理论与技巧,听听孩子们的声音吧——

“妈妈,我今天搭了一个好高好高的楼房!”

“爸爸,我想听故事!”

“妈妈,抱抱!”

“哇……哇……”

声音、动作、姿势、语言、表情足以表达宝宝的需要,只要你肯仔细听,欣赏地、带着好奇地听。当然,你可以提出你的设想或建议,“宝宝,想不想听妈妈讲故事啊?”“妈妈今天给你带来了一本很好看的书,想不想看啊?”“强扭的瓜不甜!”所以,交流以自愿为原则,如果孩子喜欢先搭积木、再听故事,干嘛非得按你想的先听故事、再搭积木?如果你是在有意识地教孩子什么,就更要懂得如何“吸引孩子”了!

三、充分调动家庭资源。孩子不是妈妈一个的,所以不管是照料孩子,还是教育孩子,都是家庭共同的权利与责任。因此,如果巧妙地让所有家庭成员都积极地来关心孩子,不但你轻松了,而且更合理。不是吗,家庭成员间的彼此矛盾、吵吵闹闹,经常会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钻空子的借口?笔者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相互抱怨——

“真怕老人把孩子宠坏了!”

“孩子这么小,他妈妈就让他学这、学那!”

“这孩子就因为小时候爷爷奶奶太宠,所以才这么任性!”

“自己还没长大,懂什么带孩子?”

其实,如果换一个角度,老人自然有“隔代亲”,但也有经验;年轻人自然少些“经验”,但又比较“现代”而有精力。所以,如果相互能取长补短,彼此信任,在必要的行事规则上达成一致,这将最利于孩子发展。比如,你的孩子正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只要周围有充分的语言环境,包括“说”与“听”,都会促进孩子的发展。所以,你只要让孩子的奶奶平时多与孩子说,并多鼓励孩子说,而你工作之余陪孩子多做些小游戏、讲点故事,另外不要忘了还有孩子的爸爸,他也是孩子成长必须的影响力,至少可以让他与孩子多做些更需体力的运动,孩子成长,人人有责!这样不是更好?

总之,有质量的亲子时间是一段放松、愉快、相互合作与交流的时间!

  本文网址:http://www.lifang521.com/yuer/1221/1966.html

   中国心理咨询网北京心理咨询 | 广州心理咨询 | 武汉心理咨询 | 杭州心理咨询 | 石家庄心理咨询 | 成都心理咨询 | 南京心理咨询 | 上海心理咨询 | 郑州心理咨询 | 西安心理咨询 | 济南心理咨询 | 深圳心理咨询 | 唐山心理咨询 | 名人心理 | 青少年性心理| EAP服务 | 育儿知识 | 心理测试 | 心灵鸡汤 | 在线心理咨询 | 心理问答 |
网站版权:心理工作室 京ICP备150383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