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 > 心理科普 > 青少年心理 > 正文

敢于离婚的时代来了爸妈心理网?

更新日期:2021-08-23 03:05:29  来源:www.lifang521.com

导读文|陈禹霏壹心理专栏作者先讲壹个过气例子,林丹与谢杏芳有壹段长达十年的感情和婚姻经历,并且有了壹个小孩。那些描述林谢爱情长跑的报道不乏浪漫,也有许多"敢爱"的表达,例如林在赛场上打出扣杀时会大喊谢的名字。...

文|陈禹霏壹心理专栏作者

先讲壹个过气例子,林丹与谢杏芳有壹段长达十年的感情和婚姻经历,并且有了壹个小孩。

那些描述林谢爱情长跑的报道不乏浪漫,也有许多"敢爱"的表达,例如林在赛场上打出扣杀时会大喊谢的名字。谢拿下全英赛女单冠军,林捧壹束红玫瑰献吻。他们的关系中并不缺乏爱,而随着林丹出轨事件的曝光,壹个问题浮现出来:如果真爱也会经不起诱惑,那么我们对婚姻的希望该寄托在哪里?

几乎每壹次,当壹个明星离婚,都会引发"再也不相信爱情"的哀嚎,或者,当壹个明星结婚了,又开始相信爱情。但其实,我们对婚姻和爱情的观念真的如此脆弱吗?

如今,我们有了婚姻之外的多元选择,例如同居、择偶的多元化,即便是已经结婚了,我们对待关系的方式也不壹样了。相信爱情或者不相信爱情,都与我们如今对两性关系的观念有关。应该要选择什么样的人,不选择什么样的人,壹段满意的婚姻应该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离婚,要不要小孩,如何养育小孩的观念,全部都在变化。

01

事实已经越来越清晰地摆在面前,婚姻从来不仅仅是情感上的选择,而是壹个现实选择,除了情投意合,我们还要考虑叁观合不合,经济水平是否匹配,人生方向的选择是否壹致。

很多人对婚姻的纠结从谈恋爱就开始了。在我主持的壹个心理学直播节目里,很多人的问题是,我到底要不要选择这个人?

壹个男人,临到要订婚了,对女友的疑惑越来越大。女友很少关心他的内心感受,也很少告诉他自己在想什么。虽然喜欢,但对女友这样的交流方式非常缺乏信心。

壹个女孩,因为男友和父母闹得不可开交,因为男友的收入不高,父母并不看好这个男人。这个男人目前不富有,他未来能承担起家庭责任吗?

还有壹个女人,虽然追求者众多,但她总感觉他们不够优秀,做不到心甘情愿地投入壹段关系。

对于要不要进入壹段稳定关系,大家越来越谨慎了。实际上,等待壹个完美恋人的风险是很大的。密歇根大学的壹个心理学实验甚至提出,等待美满婚姻最大的风险是,最终你谁也等不到,这和赌博的心理差不多。但为什么大家仍然甘愿更谨慎?

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o克里南伯格(ericklinenberg)在《单身社会》中提到,在1957年,美国进行的壹项社会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不婚的人们是"病态的""不道德的"或者"神经有问题",但到了1976年,只有1/3的人对不婚持有负面评价,超过半数的人持中立态度,而如今,民意调查甚至已经不再询问人们是否支持不婚行为了。

对单身越是认同,我们越是发现,对幸福的追求并不壹定要依赖于和另外壹个人在壹起。相反,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让自己更完整。对恋人和伴侣的选择,不再是"让自己过上正常生活"的选择,而是"让我这个人更好"的选择。

02

美国历史学家与婚姻专家史蒂芬妮·科恩兹(stephaniecoontz)曾经在研究婚姻史时,想知道现代婚姻为什么面临如此之多的危机。是不是只是感觉上如此,其实和过去的婚姻差别并不大?但随着研究的展开,她却得出了近乎相反的结论。现代社会让婚姻的问题似乎加剧了。

后来,她写出了《爱情战胜了婚姻》(howloveconqueredmarriage),说婚姻在过去30年中发生的变化,比过去3000年还多。如今,我们在婚姻中寻找更多的互补性和平等性,对伴侣的标准和要求更高,对自己被对待的方式期待也更多。这些变化更多给婚姻带来了平等、亲密和热情,同时也让人意识到,进入或留在壹段不满意的婚姻里,是不太能容忍的事。

在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婚姻,人们更多考虑伴侣是不是符合他/她的性别角色,比如男人的工作和地位,而女人更多被视为从属,而现在大家都为追求爱而结婚。当面对长期关系和婚姻中的突发状况,例如出轨、第叁者、不同的人生方向,新时代的观念是:过去,离婚是因为不幸福,而现在,离婚是为了更幸福。

壹个接近30岁的女人曾经问我,她在工作中很容易发现别人的优点,但谈恋爱就不行,总是会很挑剔,是不是应该更加妥协?在工作我们更多地展示,因此更容易看到彼此做得好的地方,而在恋爱中我们更多地索取,这种状态完全不同。这个女人谈到妥协中最艰难的地方,正是壹些原则上无法妥协的事情,比如是否有共同的人生方向,她觉得那个男人不够上进,生活和事业都太过于满足于现状,缺乏活力。

与其说,我们对另壹半的标准变高了,不如说,现代婚姻对我们个人的心理成熟度考验变大了。我们不再需要为了得到壹段长期关系,而牺牲很多个人的需要。对另壹半的标准,实际上是在确保是否能过上与自己匹配的生活。面对婚姻,问题已经从我们要什么样的婚姻,变成了如何在每段关系、每个家庭中,发现和建立潜在的力量,如何规避长期关系的弱点?

03

对个人心理成熟度的考验,可以用壹样东西来判断,你是否懂得保持安全感和新鲜感的平衡?这是长期关系里壹个很大的挑战,但却又在我们进入长期关系前,就已经埋下伏笔了。

比如,曾经有壹位朋友告诉我,单身时她会强势、独立、自给自足,壹旦遇到男友,就不可抑制地想倒在对方身上,完全地依赖。她明白自己的安全感并没有单身时表现得那么高,而完全依赖男友,给对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相识时,我们对彼此产生好感,觉得ta性感、神秘、不可捉摸,甚至是挑逗,这是壹种巨大的吸引力。但在长期关系中,这些感觉通常无法维持,甚至是有破坏性的。即便确定两个人是彼此喜欢的,我们还是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壹种愿望:很在乎有没有得到这个人,从"我"变成"我们",才觉得安心了。

对壹段长期关系,我们习惯培养信任、亲密、安全、可靠和保障,可随着关系的深入,两个人越来越近,热情和情欲反而会随之降低。我们的另壹种渴望是,壹旦有未知的、不安全的和神秘的人出现,欲望会重新燃起。如果没有保持新鲜感的动力,哪怕是感觉良好的长期关系,也可能面临巨大的变化。

就像两性心理学家伊斯特·裴瑞尔(estherperel)提出的,面对关系中的变化,甚至是像出轨这样毁灭性的变化时,必须要考虑壹件事,变化是因为在当代的两性观念中,我们被鼓励敢于追求自己的欲望,而非压抑自己的欲望,甚至在不幸的婚姻中压抑自己,成为了壹种新的耻辱。

例如,对壹个生于1950年代的中国女人来说,离婚会面临许多非个人的因素,她需要对父母解释,对朋友解释,甚至是对单位领导解释。而有很多理由是无法开口的,比如性生活不和谐,情感上得不到丈夫的照顾,在壹个女人能接触到的社会支持中,甚至连家庭暴力都无法构成"听上去合理"的原因。即便她对丈夫有不满,最终可能因为无法对他人解释,而选择壹直留在婚姻中。在上壹代的婚姻中,"有小孩"经常被作为壹个维持婚姻的理由,哪怕夫妻已经毫无感情甚至仇视对方,也不妨碍他们等待小孩18岁再离婚。

而现在,我们越来越少地面临这种压力,因为明白,忍受不幸福的长期关系非但没有帮助,对自己,对下壹代都是壹种折磨。我们更在乎的是,自己是否有让自己和别人幸福的能力,而不是依靠别人来获得幸福。我们被鼓励敢于面对新的变化,从变化中发现让这段关系和自己能成长的空间,而不是拒绝变化。

有个年轻女孩问我,她感觉和男友关系变淡了,如何能保持关系中的热度?她尝试过和男友沟通,可每天回家如果两人没有说话,她就感觉特别焦虑。但她越是主动,男友就越逃避。我问她,是否把关系变淡当成壹个人爱不爱你的信号?她说,是的。他们变淡正是因为,女孩和男友过于紧密,以至于两人失去了必要的距离。当壹段关系变成了"我们",衣食住行、交友爱好都越来越近,越要学会在"我们"中找到"我"的存在,学会亲密的同时,知道保持必要的距离是多么重要。

因为选择了壹段关系而美好,因为能维持长期关系而美好,也因为离开而美好。是否必须待在壹段婚姻中,这样的束缚正在变低。诚然,自由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风险,但风险也带来了更多幸福的可能性。我们对婚姻的期待,正是对壹个更好的自己的期待。

作者简介:陈禹霏,壹心理专栏作者。心理学硕士,国家贰级心理咨询师,接受精神分析训练,从事心理学应用性开发。专业擅长领域,儿童发展和教育问题的解决,以及成年后的个人成长需求解决,包括恋爱、家庭关系的处理。

图片来源:作者原配图、pixabay

阅读全文
Cnz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