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最佳电影《国王的演讲》,塑造了一位另类而勇敢的国王形象:口吃的国王。在和陌生人讲话时,他会情绪紧张,伴有轻微的结巴;在和严厉的老国王说话时,他会结巴得厉害,不敢直视父王;在公众演讲时,他会紧张到说话停顿很久;而在当时刚刚发明的广播里说话时,他甚至连一个声音也发不出来……
在现实生活中,对于“口吃”这两个词,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有很多关于口吃的故事,它离我们的生活很近。
案例分享:看到公公,丈夫就口吃
当了解丈夫的时候,就知道他口吃,但也没那么糟。结婚后,发现每次跟公公说话,他都口吃,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私下里,他对我很顺利地交流,没有口吃。我问他问题,他说他爸爸很严厉,很小的时候就用棍子打他,心里很恨他!现在,虽然没有那么强烈的仇恨,但在感情上和爸爸是非常遥远的,不知道如何沟通,所以每次沟通就口吃。我怎样帮助我丈夫?
案例分析:父母斥责,孩子口吃
美国的一位教授在孤儿院挑选了10名口吃儿童和12名正常儿童进行研究。孩子们被分成两组,每组里各有5名口吃儿童和6名正常儿童。两组的区别在于:在“自我控制组 ”,孩子们都会被告知是正常儿童;在“实验组”,孩子们都被扣上 “口吃儿童”的帽子。首先,他们向“实验组”的孩子解释什么是口吃。接着,警告这些孩子已经出现口吃现象,并且不停地打断他们的讲话,纠正他们说话重复的毛病。
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 “实验组”的口吃儿童和正常儿童都严重口吃,神情紧张,害怕讲话。这个研究是有悖伦理的,遭到了研究界和社会的强烈谴责,但它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道理:对孩子口吃现象过分敏感,不断地加重对孩子的斥责和刺激,反而会巩固孩子的说话和焦虑之间的条件反射,导致孩子的口吃现象不断加重,直至形成真正的口吃。
现实生活中,很多严厉的父母就这么对孩子的:斥责、打断说话,让孩子一开口就感到十分焦虑,从而导致想说的话说不出来,形成口吃。案例中的丈夫,和《国王的演讲》中的国王很像,他们都有一个无比威严控制的父亲,面对他们,我们自卑,焦虑,爱无从说出口。
案例:怕打电话的女孩
我是一个很开朗的女孩,表面上热情、外向,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要打电话,特别是跟那些不熟悉的人接触,很容易紧张甚至口吃。例如,打电话给上司,我要做一个好的草稿,然后颤抖着说的每一句话,但还是想口吃。可以打电话给非常熟悉的朋友或者打电话给你的父母。但是如果我被要求做某事,我就不得不使用电话,我会很紧张。
最近这种现象更加严重,我很讨厌自己这样,也害怕看到别人嘲笑的眼神,为自己的口吃犯急,但是每次还是无法控制地出现口吃。我担心自己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不仅工作做不好,生活也会受影响……
案例分析:
上面两个案例,让我们看到口吃都伴随着焦虑的情绪,妈妈因担心而焦虑,孩子因紧张害怕而焦虑,而在焦虑的背后往往是恐惧和自卑。
生活中,口吃带给人的精神创伤和负担特别大,比如有的人因口吃曾受到别人的叽笑或轻蔑的目光,都会造成自尊心受挫,从而产生痛苦、自卑心理,进一步不敢与人交谈。长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苦闷、抑郁。而许多人因为口吃已影响到了求职、恋爱、提升等方面。
这个案例中的女孩,已经为自己的口吃而忧心,但只要通过积极、有效的行为练习,就会有很好的疗效。《国王的演讲》中那位语言治疗师便是通过一系列技术,耐心地陪伴二王子一点点取得进步的。
本文网址:http://www.lifang521.com/qsnxlzx/201711206059.html